当前位置: 首页>>发展成就>>正文

以文育人担使命 立德树人守初心

——奋进中的文学与传媒学院

 

2021-11-09 09:09   文学与传媒学院

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学院坚持立德树人,落实以本为本,积极向应用型文科转型发展,大胆创新,勇于变革,不断深化产教融合,加强协同育人,推进特色培育,各项事业获得显著发展。

党建引领。文学与传媒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努力强化思想武装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方向引领作用、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。2018年文学与传媒学院党总支获得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。

人才培养。目前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余人,学院学生规模居全校第二。学院有汉语言文学、广播电视编导、网络与新媒体3个本科专业和小学语文教育1个专科专业。现有1个省级一流专业、2门省级一流课程、1个省级教学团队、1个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、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、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、1个湖北省“荆楚卓越人才”协同育人计划项目。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,获教研项目省部级10项、校级44项,发表教研论文6篇,出版教学类著作2部。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,推进个性化教育,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初显。立项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4项、省部级12项、校级17项;获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1项;获省优秀学士论文8篇;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篇;学生有专利1项。学生获包括学科专业竞赛在内的各类奖项国家级106项、省部级163项。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%以上,专科学生专升本升学率达到60%。

学科科研。现有1个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、1个校级科研平台“文学传播研究所”、2个校级科研团队“文学传播研究团队”“融媒体新闻传播研究团队”、外聘1位学科带头人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、省部级项目14项、市级和校级项目23项;学科平台和科研经费总额50余万元;发表论文93篇,核心期刊论文26篇;出版学术著作15部。有1名硕士生导师。

师资建设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新增博士3人,新增硕士2人,新增教授2人。目前学院有教师63人,其中正高职称5人(教授4人、正高级工程师1人)、副教授20人;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5人、博士在读5人。入选湖北省“七个一百”人才工程2人,入选荆门市“把关人才”1人,“荆门名家”2人,荣获荆楚理工学院“教学名师”1人。柔性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1 名,2人到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做访问学者,2 人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,聘用行业专家作为学生培养“双导师”60多人次。

开放合作。文学与传媒学院借力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战略和互联网+战略,对接信息与传媒产业集群,与荆门日报传媒集团签订合作协议,与荆门、潜江、钟祥、沙洋等4个地方广播电视台签订合作协议,与深圳炫之风文化传播公司等5家传媒公司签订合作协议。我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,有1人入选人社部“院士专家企业行”专家。与荆门市社科联、荆门市作协、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、荆门市文史研究会、荆门市民俗学会、荆门市传统文化协会等多个文化机构和组织有密切合作,点校注释《乾隆荆门州志》《嘉庆荆门直隶州志》《康熙名臣周培公集》,编纂《荆门文化简史》《老莱子传》《荆门名人志校注》等地方文化著作,在荆门社科界产生了较大影响。

学院文化。多年文化积淀,逐渐形成“爱岗敬业,笃学善教”的优良教风和“勤学好问,纯朴求真”的浓厚学风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教师入选“荆楚理工名师”1人、“师德标兵”1人、荆门市“最美家庭”2人;坚持开展志愿者活动,弘扬志愿服务文化,“蒲公英” 青年志愿者团队荣获省级优秀团队;弘扬伟大抗疫精神,涌现一批抗疫优秀志愿者;持续推进“一院一品”和“四维育人文化”建设活动,连续举办七届“微影育人,文学弘道”为宗旨的微电影和文学创作大赛,形成学院特色文化品牌;大力支持大学生社团活动,华夏文学艺术研习会是校级优秀学生社团。

忆往昔“十三五”争创发展佳绩,喜今朝党代会再吹进军号角。文学与传媒学院将秉承60余年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,在学校党委的坚强正确领导下,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,坚持党建引领方向,思政凝聚力量,不忘立德树人初心,牢记为党育才使命,抢抓机遇,乘势而上,锐意进取,开拓创新,为“十四五”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文传力量!

 

关闭窗口